帮助中心 service

华鼎收藏提醒您: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由华鼎收藏整理发布,不当之处可以联系客服咨询,可作修改删除处理。

中国传统工艺景泰蓝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文章发布日期:2019-10-10 总浏览次数:3634 次
      景泰蓝又叫做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特种的金属工艺品,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的制作达到了巅峰,制作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所以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作品
      追溯景泰蓝的起源,还需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当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虽然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是通过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很快这种工艺品便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风格,也成为了历史上璀璨的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的档案中——清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明宣德年间景泰蓝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工艺的特点,实物也最常见到,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薰等,纹样有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宝石蓝、浅绿、深绿、红色、白色和黄色等。

明宣德年间
明宣德年间景泰蓝作品
      景泰年间宫廷里已经有专门制作景泰蓝的作坊了,这个时期制作景泰蓝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灯、蜡台、樽、壶等器物,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有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题材。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釉色也出现了葡萄紫、翠蓝和紫红新色,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朱家溍先生说:这个时期的制品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

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景泰蓝作品
      由于清朝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繁荣,皇帝下令设立造办处,专门制造各种御用器物。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时,从广州招来的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至清中期,物阜民丰,国力强盛,统治阶级有足够的财力精力来支持工艺美术的发展,很多工艺品种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珐琅工艺也不例外。康熙初年,清廷即在武英殿附设的造办处部门中设置“珐琅作”,制造宫廷专用器皿。乾隆时期的宫中造办处在珐琅器的制作上,更是突破了一般瓶壶碗盘之类范围,扩大到家具上。这些嵌珐琅家具依据嵌珐琅的工艺手法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掐丝珐琅家具、嵌画珐琅家具、嵌錾胎珐琅家具等几大类。

      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景泰蓝的花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

      总的来说,清代初期的景泰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的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造型丰富,除器皿造型外还有立体的建筑物、屏风、桌椅、动物造型和实用物等。可以说清代中期开始,景泰蓝在表现内容上,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其装饰题材广泛,像勾子莲、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色彩也较明代丰富起来。清代对景泰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景泰蓝作品
      1911~1933年,景泰蓝行业基本上处于徘徊发展状态。民国初期,在国内市场上,水烟袋之类的实用品销量很大。同时,美、英、法等国的商人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景泰蓝。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仁立公司则是专为外国人代收景泰蓝的机构。1923~1924年北平景泰蓝行业比较景气,仅老天利一家全年交易额就达15万余元,雇工350多人,并时常雇用零散工。工厂设在宝禅寺街,马立新街有它的销售门市,上海、汉口等地还有分销处。由此可见景泰蓝行业在当时的发展情况。在外销出口方面,据当时海关出版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和《历年海关报告编制》提供的材料来看,景泰蓝出口情况呈上下徘徊的趋势。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时期景泰蓝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泰蓝艺人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充实,有效地提高了从业队伍的综合素质。景泰蓝行业认真继承和吸引了传统景泰蓝造型稳重丰富、图案饱满、色彩鲜明、丝工精细的长处,恢复了炉、鼎、壶、立体兽、蜡台,以及过去认为最美而又最难做的六瓣瓶、梅瓶、海棠瓶等传统产品的生产。这一新的尝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既保持了原物的古雅之风,又丰富了景泰蓝的品种。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设计人员和艺人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新颖的《金鱼荷花大鱼缸》,造型浑厚质朴,纹样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制作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型《狮子炉》、《亭子炉》、《狮子滚绣球大盘》、《孔雀壶》等产品。

      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其历史发展是漫长而坎坷的,它通过精致和美观的工艺技术和外貌能延续至今非常不易,传承这种不易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使命,并且需要将它的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商品

售前咨询热线
400-6999-316
售后咨询热线
1331154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