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service
华鼎收藏提醒您: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由华鼎收藏整理发布,不当之处可以联系客服咨询,可作修改删除处理。
从和氏璧到传国玉玺看玉价值几何?
文章发布日期:2017-05-12 总浏览次数:4584 次
和氏璧,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和氏璧的名声,在民间流传度极高。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据《战国策》载:“周有砒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出自<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同小异。据记载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名为卞和的琢玉高手,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感到十分惊喜,于是便立刻带着这块璞玉去见楚厉王。楚厉王见到这块璞玉之后,并没看出什么不同,便命玉工仔细查验。结果,玉工十分肯定地说这只不过是一块最普通不过的石头。厉王听后勃然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脚。厉王驾崩后,武王即位。这时,卞和仍然没有死心,又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验,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这一次,卞和因为这块璞玉又失去了右脚。直至武王死,文王即位,不死心的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干了,接着居然流出了血泪。文王得知后大惊,派人询问卞和这是何苦,卞和答道:“我痛哭并非因为自己被砍去了双脚,而是痛心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之人却饱受凌辱。”于是,文王命人切开这块璞玉,果然是一块稀世美玉一一这便是后来的和氏璧。
之后,和氏璧代代流传。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妇孺皆知,流传甚广。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一枚印玺,世称“传国玉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暂且不多追究传国玉玺是否以和氏璧琢制而成,几乎可以认定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命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为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
据野史记载,传国玉玺传到十六国时期,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其中东晋的这一块,一直传到后唐李从阿。后来,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坷的废墟中找到这个玉玺,献给宋。最后,到了金,然后到了元,被元顺帝带到北元。明成祖朱棣灭北元,得到了玉玺,传到民国,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可以看出,传国玉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历经数千余年风风雨雨,“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最终湮没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传国玉玺的来历和去处无不充满着神秘色彩,要探究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雕刻传国玉玺,没有选择价值连城的黄金,而是以玉雕刻,足见古玉在我国的地位。
从秦代开始,用玉做玺是皇帝的专属,指喻皇位,玉玺世代相传,拥有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传国玉玺无疑是我国最为名贵的国宝之一,常常有人想要探寻,它到底价值几何?
法国的吉美家族藏有一枚乾隆“自强不息”玉玺,2010年6月4日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拍出5656万元的高价。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传国玉玺,一枚乾隆年间的非传国玉玺就能拍出如此高价,传国玉玺价值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二十五宝玺
清,故宫博物院藏。二十五宝玺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浩之宝、款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款正万邦之宝、款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这二十五宝玺各有所用,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二十五宝玺质地有金、玉、梅檀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雕制精美,我们根据其不同功能与不同材质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