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service

华鼎收藏提醒您: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由华鼎收藏整理发布,不当之处可以联系客服咨询,可作修改删除处理。

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和生存现状

文章发布日期:2017-05-22 总浏览次数:6340 次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艺术的精髓体现,是当之无愧的国粹至宝。北京最著名的工艺品是 “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 ,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均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 “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和生存现状


        1、景泰蓝的历史渊源

        景泰蓝,学名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烧青,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豪华装饰的特殊的、高级的珐琅器工艺品。因其是在明朝景泰年间(145O一1457)兴盛起来,晚清古董行沿用此说,命名为“景泰珐琅”或 “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 “琅… 蓝”音近,故而被人称之为 “景泰蓝”。相传至今,成为约定俗成的称谓。

        景泰蓝经明清两代的发展,造型和装饰逐渐融合了青铜器、瓷器、漆器等特点,器物种类十分丰富。清朝时成立了造办处,出现了专门设计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景泰蓝工艺水平更上一层楼。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无论是在造型还是色彩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逐渐成为宫廷艺术的代表性品种。景泰蓝制造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因此这种以辉煌胜金、温润胜玉、光泽胜珠、细腻胜瓷为特点的工艺,在很长一段时期主要在宫廷中制作,专供皇室享用。此外也有少量珐琅器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民间则很少流传。 


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和生存现状


        19世纪景泰蓝工艺流入民间,并且逐渐扩散至各地,一度成为重要的手工业。但是由于工艺繁琐、成本高,各地景泰蓝又纷纷消失,现在其生产主要集中在北京一地。北京的景泰蓝制作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花色品种都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宫廷艺术的延续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北京众多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繁荣兴盛的局面,也造就了北京景泰蓝典雅富丽的风格。景泰蓝与玉器、象牙雕刻和漆雕并称北京工艺品 “四大名旦”,同时也是 “燕京八绝”之首。2006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景秦蓝的生存现状

        景泰蓝延续了700年宫廷艺术血脉,因其发生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深宫皇墙之内,但经过近几代的发展和演变,景泰蓝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所谓蜕变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后用一种新的方式再生,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也是一种残酷的事实。这种生存法则在 自然界中适用,在文化产业中更适用。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北京景泰蓝的生存现状: 


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和生存现状


        (1)景泰蓝工艺精品危机四伏。建国以后,作为北京传统出口产品的景泰蓝 曾经获得无数荣誉,为首都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增光添彩,被外国友人称赞为 “神奇的东方艺术代表之一”。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景泰蓝经过十几年的迅猛普及之后又急剧收缩,由此招致了许多诟病。北京的景泰蓝技艺逐步蔓延到许多省、市和地区,致使北京原有的正宗景泰蓝厂家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新上马的生产厂家,其产品的货号几乎全是正规厂家的老品种和畅销国内外市场的名牌精典性花色,再加上不少先天不足的新上马作坊的技艺质量和销售价格均低于正宗厂一家,而正宗厂家又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出口市场呈现激烈混乱的无序竞争。曾辉煌几百年的景泰蓝口碑一落千丈,身价大跌,甚至被一些多年经销景泰政的客商讽为 “景太滥”。近十几年,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市场中又陆续出现了景泰蓝仿品,并且仿制的水平逐年提高,即使是现在的故宫专家,也需要从造型、釉料、掐丝、款识、纹饰、镀金等多个方面鉴定。另外作为旅游纪念品,根本无法体现景泰蓝这种精美工艺品带来 的品质感。粗制滥造品、仿品甚至是旅游纪念品充斥市场,使这项民族艺术瑰宝危机四伏。 

      

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和生存现状

           

        (2)景泰蓝深藏宫中,且受众面窄。目前,景泰蓝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学术体系以北京为主。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内珐琅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据故宫专家介绍,目前北京故宫藏的掐丝珐琅有4000多件,画珐琅2000多件,总数6000多件,其中可供公众欣赏的藏品约有上百件,分布在不同殿内,更多的藏品存于库房,仅供专家研究,另有众多古代珍品于早年流落海外。与此同时,国内的景泰蓝专题展览少之又少。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 (前身是北京市珐琅厂)办公室主任苗永生说, “现在不要说外地,就是北京好多人都不知道景泰蓝是什么,对景泰蓝的文化也不了解。景泰蓝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受众群体有限……”。景泰蓝的发生发展是基于艺术之上的派生,似乎缺少网布于民间或劳动中的根系,于是这种艺术创作和鉴赏只停留在一个窄小的层面上,使更多的人只闻其名而少见其物 。伴随着 申遗成功到收藏市场的打开,再到文化产业的兴起,2012年,珐琅厂内的 “景泰蓝博物馆”一期工程对外开放,这不仅加强了对景泰蓝工艺的推广,也为受众了解、学习景泰蓝文化搭建了平台,为传统手工艺学习创造环境与条件,给我们的手工艺文化留下生存空间,交流环境。


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和生存现状


        (3)景泰蓝工艺传承面临挑战。传统景泰蓝工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曾一度 出现从业人员减少、人才断档、大师稀缺的严峻危机。 “景泰蓝制作耗时费神、人工低,如今越来越少人愿意从事这一行。现在在一线干活的,50岁已经算是年轻人 。景泰蓝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在一次采访中,景泰蓝泰斗、一代宗师张同禄如是说。景泰蓝制作工艺繁复,有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lO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景泰蓝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由于没有专业培训机构,各生产企业只能采取企业 内部培训、师带徒的方式培养新员工,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其生产工艺的复杂,即使按 目前的情况,一个好的某工序工艺师也需培养三年以上。而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相对于比较死板、乏味的手工艺,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去学习,更不要说如何去传承。毕业于清华美院工艺系、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高校相关专业 的 “骄子 ”也鲜有愿意涉足景泰蓝设计、生产一线的。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随着景泰蓝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逐渐好转。据北京市珐琅厂总经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钟连盛钟介绍,从事设计、制作类岗位的,均有大学毕业生,车间的技术类工种也有高学历的职工了。目前珐琅厂300多人中,半数是设计和制作人员。由此看来,随着国家非遗工作的不断推进,景泰蓝工艺的传承问题也开始出现转机。作为年青一代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重任担起,让景泰蓝这一优秀传统工艺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和生存现状

相关商品

售前咨询热线
400-6999-316
售后咨询热线
1331154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