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service

华鼎收藏提醒您: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由华鼎收藏整理发布,不当之处可以联系客服咨询,可作修改删除处理。

《国家宝藏》里九大博物馆入选的27件国宝

文章发布日期:2017-12-07 总浏览次数:5040 次


        《国家宝藏》节目在CCTV3 播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或成为2017年最火综艺黑马,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九大博物馆入选《国家宝藏》的27件国宝,一饱眼福!

        故宫博物院

        1、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cm,横1191.5cm。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

        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

        2、各种釉彩大瓶


各种釉彩大瓶

        ▲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

        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

        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3、石鼓


石鼓(共十块),秦,花岗岩质,高约90cm,直径约60cm。

▲石鼓(共十块),秦,花岗岩质,高约90cm,直径约60cm。

        石鼓文,因文字篆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石上刻大篆书记叙游猎的十首诗,故也称《猎碣》。诗皆四言,同《诗经小雅》中的“车攻”一首有相似处。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

        上海博物馆

        4、大克鼎

▲大克鼎  西周中期  重量201500g
▲大克鼎  西周中期  重量201500g

▲大克鼎(局部)
▲大克鼎(局部)

        此鼎器壁厚实,形制雄伟。口沿下饰三组变形兽面纹,间以六道短棱脊,腹部饰宽大波曲纹,婉转流畅。周初以来的传统纹饰至此已完全变形,进入纹样转变新时期,出色地融合了当时图案及雕塑艺术的成就。 

        5、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  战国时期  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  重量:690g
▲商鞅方升  战国时期  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  重量:690g

商鞅方升  战国时期  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  重量:690g


        战国时秦国商鞅监制的1升铜量器。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

        铭文之中的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 (公元前344)。此器有确凿的纪年,并标明由秦国商鞅负责监制,底部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说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度量衡延用了商鞅变法时所制定的标准。商鞅铜方升是中国度量衡史上极重要的珍品。

        6、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南宋,纵107.5cm,横108.8cm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南宋,纵107.5cm,横108.8cm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局部


        朱克柔,幼习绘画与缂丝(也称刻丝),朱克柔积累配色和运线经验。她与定州的沈子藩等同为宋代缂丝名家。此作品幅式巨大,组织细密,丝丝缕缕皆匀称、分明,在现存的宋代缂丝传世作品中属上乘之作。 

        南京博物院

        7、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南朝,纵80厘米,横240厘米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南朝,纵80厘米,横240厘米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南朝,纵80厘米,横240厘米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

        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的原作者不论是顾恺之还是陆探微,都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提供了可靠而详实的资料,因此备受美术史界的高度重视。

        8、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明代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明代

        大报恩寺塔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有自己独特的地位,素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的美誉。大报恩寺塔其美在塔形,平面八角,高九层;塔的覆瓦和拱门都用五色琉璃构件,塔共用2000两黄金做成。飞马、飞羊、狮子、白象等图案,生动美观。

        9、坤舆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  明(1608年),  纵168厘米, 横382厘米
▲坤舆万国全图  明(1608年),  纵168厘米, 横382厘米

        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舆万国全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宫廷中的彩色摹绘本,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所绘五大洲中,各洲以不同颜色区分。

        地图中的插图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在各大洋中,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9艘,在各个海域中,还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头,南极大陆上还绘有陆上动物大象、狮子、驼鸟、恐龙等8头。这幅地图还保留了母本的全部序跋,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湖南省博物馆

        10、皿方罍

皿方罍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通高88厘米,口长26.1厘米,口宽21.6厘米,1919年桃源县水田乡茅山峪出土
▲皿方罍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通高88厘米,口长26.1厘米,口宽21.6厘米,1919年桃源县水田乡茅山峪出土

皿方罍(局部)
▲皿方罍(局部)

皿方罍   盖内铭文与铭文拓片
▲皿方罍   盖内铭文与铭文拓片

        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器身则铸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被誉为“方罍之王”,是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器于1919年出土于桃源,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2014年洽购回国入藏湖南省博物馆,得以盖身合一,完罍归湘。

        11、辛追墓T形帛画

辛追墓T形帛画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通长205厘米,顶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用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成
▲辛追墓T形帛画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通长205厘米,顶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用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成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人间部分画面的下窄部分,上为人间下为地下。人间以玉璧为界划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层是对墓主人的祭祀。

        人间之下有一巨人赤身裸体,可能是地神,双手举起一白色平台。象征着大地。平台之下,即古人通称的水府(黄泉),巨人脚踏鲸鲵,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阴沉昏暗。

        12、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唐代,高19厘米 口径八8.5厘米 底径9.7厘米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唐代,高19厘米 口径八8.5厘米 底径9.7厘米

        壶口沿外卷,粗长颈,溜肩,瓜棱深腹。前有八棱形短流,后有曲柄。假圈足,平底。施青釉,流下褐彩行书五言诗四句:“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鸣春声”。

        用笔挥洒有致,苍劲有力,富于装饰情趣。诗文春意盎然,具有唐诗浪漫与写实的传统。艺术形象生动而优美,为唐代五言俗体诗之佳作。


        河南博物院

        13、贾湖骨笛

骨笛    新石器时代,长23.1厘米、七孔,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骨笛    新石器时代,长23.1厘米、七孔,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1984年-2001年,30多支截取仙鹤(丹顶鹤)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相继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破土而出——而贾湖遗址,却是距今7800年-9000年的、华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

        14、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   商代晚期,通高45.9厘米,口径16.4厘米,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妇好鸮尊   商代晚期,通高45.9厘米,口径16.4厘米,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鸮,又叫猫头鹰,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猫的头,鹰的身子,是兽与禽的不和谐搭配。尊,是一种盛酒礼器,而妇好鸮尊不但是最早的鸮形酒器,而且造型完美。

        妇好鸮尊是作为容酒器的尊,从上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三类。鸟兽尊因造型具有雕塑特点,身兼实用、美观两职,故备受人们青睐。

        15、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  春秋时期,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云纹铜禁  春秋时期,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之所以称“禁”,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

        夏、商两代末君,都因沉湎于酒而国家破亡。周鉴于此,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在这种情况下,王公诸侯虽在祭祀时可以饮酒,甚至违法饮酒,但承置酒器的案具却烙下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陕西历史博物馆

        16、杜虎符

杜虎符  战国时期至秦  1975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杜虎符  战国时期至秦  1975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杜虎符  战国时期至秦  1975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秦杜虎符器物杜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17、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三公里的乾陵东南隅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的玉哀册、贴金甲马骑俑,壁画中的列戟、三出阙来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级最高者。

        线条运用亦很讲究,通过笔法的各种变化,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塑造出一个个精美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初唐画坛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在墓葬壁画中留下的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不多见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

        18、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香囊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通体镂空,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形成两个半球形,上下球体之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下部球体内又设两层银质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

        湖北省博物馆

        19、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
▲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

越王勾践剑(局部)
▲越王勾践剑(局部)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

        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20、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
▲曾侯乙编钟  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

        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21、云梦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秦(221 BC—207 BC) 长25cm 1975年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秦(221 BC—207 BC) 长25cm 1975年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 秦(221 BC—207 BC)  长27.5cm 1975年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共计51枚竹简,采用分栏书写的方式。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

        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

        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浙江省博物馆

        22、玉琮

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
        ▲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

玉琮  局部
▲玉琮  局部

        整器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器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

        此玉琮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通称“琮王”。不仅如此,与之同出的玉鉞、玉权杖等在诸多良渚玉器中都是最庄重且独一无二的,说明它们无疑是已拉开文明乐章的良渚文化的王权的象征。

        23、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唐  通长124.8、额宽16.3、肩宽18.8、尾宽12.5、厚5.4厘米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唐  通长124.8、额宽16.3、肩宽18.8、尾宽12.5、厚5.4厘米

        “彩凤鸣岐”琴,落霞式,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此琴是杨宗稷“半百琴斋”中最珍爱的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

        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雷家世代造琴,以雷威最为著名。“彩凤鸣岐”琴正是雷威的杰作,因而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

        24、宁波“万工轿”

宁波“万工轿”  清末民初  长150厘米,宽90厘米,高275厘米
▲宁波“万工轿”  清末民初  长150厘米,宽90厘米,高275厘米

宁波“万工轿”  局部
▲宁波“万工轿”  局部

        此轿是清末民初宁波式花轿,因制造时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故称“万工轿”。此轿需八个人抬,又称“八抬大轿”。

        花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雕有250个人物,花鸟虫兽无数,所以宁波人也称它为“百子轿”。


        辽宁省博物馆


        25、铜鎏金木芯马镫

铜鎏金木芯马镫  十六国 朝阳北票冯素弗墓出土,高23厘米
▲铜鎏金木芯马镫  十六国 朝阳北票冯素弗墓出土,高23厘米

        马镫的木芯为桑木条揉成,外面包钉一层鎏金铜片,古时骑马无镫,虽可纵身上下马,但奔驰和作战时甚不方便。马镫为中国所发明,最早的镫约出现在三世纪,是单镫,三角形,悬于马腹左侧,只能供紧急上下马时使用。

        26、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摹王羲之一门书翰  卷  唐(618—907年)  纸本   纵26.3、横253.8厘米
▲摹王羲之一门书翰  卷  唐(618—907年)  纸本   纵26.3、横253.8厘米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王羲之后裔王方庆进献其先祖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王氏一门二十八人法书真迹,武则天命弘文馆用勾填法摹之以留内府,并令中书舍人崔融撰《王氏宝章集•叙》以纪其事。此摹本在流传过程中曾两遭火劫,至今仍清晰可见火烧的痕迹。

        27、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

        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横 572.8cm,纵27.1cm。 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 

        《洛神赋图》因时间久远,真迹早已失传,现在我们看到 的是唐宋年间的摹本。《洛神赋图》传世的有五个摹本, 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南宋)、故宫博物院(两幅)、 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日本等处。

相关商品

售前咨询热线
400-6999-316
售后咨询热线
1331154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