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service

华鼎收藏提醒您: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由华鼎收藏整理发布,不当之处可以联系客服咨询,可作修改删除处理。

浅谈中国画的留白

文章发布日期:2018-04-25 总浏览次数:5743 次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它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运用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构成明朗概括的视觉形象。从而使留白成为中国画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画重要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如夏圭的《烟岫林居图》,此图用水墨将远景写成烟雾山峰,将近景画为山坡丛树、小桥人家,在坡下绘平远的沙滩和溪水。构思简约,以虚代实,计白当黑,展现出浩淼而发人遐思的诗意空间,给欣赏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可见,中国画的留白是植根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种艺术创造,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中国画书画作品


        留白作为一种富有中国审美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无疑是中国画存在的物质条件与中国人艺术思维方式紧密结合的产物。

        首先,白绢素纸为留白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提供了先决条件。白绢素纸是中国画不可或缺的独有的创作材料,经过千百年来中国画家的反复揣摩与发掘,其质料的运用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提升。特别是写意作品中经常使用的生宣纸,更加适合墨色浓、淡、干、湿效果的运用和表现。黑色墨水与白绢素纸的结合,给我们营造出一种美妙而特殊的视觉效果,使水墨画的世界显得如此纯洁简练,素净澄明。笔者以为正是对白绢素纸这种材料特性的巧妙把握,才为中国画的留白创造了先决条件。


        其次,留白是中国画造型观的突出体现。以线造型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特征。画面的形象是由线条的疏密、线条的长短和线条的角度来组织完成的。

        在画面的构图安排上,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有“经营位置”、“置陈布势”、“计白当黑”、“分朱布白”、“密不容针”等等创作技法和理论,这些绘画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留白正是这种理论在绘画上的具体应用。

        中国画造型观所体现的留白,不是简单的空白,而是要在画面中极力突出重要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坚决舍弃多余的东西。如倪云林的作品,前面几棵树,一丛竹,中间留白的地方,很自然的让我们联想为水面,远处有一些简洁的山石,便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冲淡萧散的境界,引起我们不尽的遐想。齐白石画的虾子及螃蟹的作品中,只有主要形象,其余的画面都是留白,我们一样感觉到它们在水中徜徉的恣意与自在。叶浅予的舞蹈人物,形象生动,优美简练,同样体现出大面积留白的效果。

        中国的山水画中也特别讲究留白,画面上的白可能是云,可能是水,可能是空气,有时画家在创作时感到,画面上就需要一块白,才显得透气。这一点黄宾虹的作品可以为证。总之,留白已经成为中国画的画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造型观不仅能丰富画面,而且还能使艺术形象更加简洁鲜明,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韵味。


齐白石作品虾


        再次,留白是中国画写意观的运用。由出土于湖南长沙的战国时的帛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那时就已开始使用毛笔,以墨线造型,敷色用平涂。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单线的造型与平涂的设色方法,无法做到纯自然地表现客观物象。尽管不能通过对阴影的描绘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但也由此使得中国的画师很早就意识到绘画不应该纯客观地表现对象,进而发展出一种将主客统一视为绘画的最高境界的追求,即要求把客观形象与心中的主观感受统一起来进行描绘的绘画理论,这就形成了中国画“写意”的艺术观、创作观。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意在笔先”,“气韵生动”,“写物之貌,亦写吾人之心”,“似与不似之间”等等的绘画观点,这构成了中国画写意理论的精华,也是中国审美观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什么是写意之“意”呢?著名美术理论家杨新先生认为:“所谓“意”是指画家在观察对象时只摄取其中一部分而舍弃其中另一部分,如只摄取形而舍弃影,谓之“得意”;具体到着笔描绘时,画家把所摄取的部分又作再一次的减损,或用象征寓意手法,谓之“写意”;观众通过画面描绘表现而返回到客观物象的真实中去,需要进行再创造,谓之“会意”。懂得这三“意”就能对中国绘画进行欣赏。”

        写意观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画留白技艺的理论支柱,一直影响着宋代以来的绘画创作。如我们画月亮,从不把夜空涂的昏暗,大多都是以线勾出月亮的形状而已。画夜晚的房中也不会把屋内画的漆黑,也只是画出一根点燃的蜡烛而已。这种巧妙的寓意方式,就是典型的写意手法。这种写意手法的运用是留白的最好体现,因此留白自然成为了中国写意观的具体运用。随着写意观念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意识,留白便成了中国画创作中的必然。

        最后,留白的技法与观念,与中国诗歌美学对绘画的影响密不可分。在中国,诗画结合的传统源远流长,早有“诗情画意”,“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声诗”之说。传统的诗歌理论对中国绘画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画中对诗意的追求,也就成为画家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宋代苏轼评论唐代王维时,曾有“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论断,王维由此被后世看做是诗画结合的代表,后人也将王维奉为文人写意画的鼻祖。这为文人写意画的发展,为绘画中的留白,不但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在技法上也提供了广大空间,如写意画常常在画中题写诗词,就是明白的表征。

        北宋的范温首先提出以“韵”来通论书画和诗文,他给韵下的定义是:“有余意之谓韵”。

        清代王士禛则力倡“神韵”论,王士禛神韵论的直接先导当推唐代司空图和南宋严羽。他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他尤为欣赏严羽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句。王士禛所谓的神韵多指清远、冲淡,句中有余味,篇终有余意,兴会神到,天然成趣。

                      

中国山水画作品


        无论是苏东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是范温的“韵”说,加上王士禛的“神韵”说,都对绘画有着巨大影响,画中的留白也是这种影响的具体表现。


        当然,画中的留白也受到老庄、周易、佛教禅宗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因篇幅所限,不能详述。

        总之,留白是中国传统审美体验和理论结晶在绘画上的突出体现,如果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感悟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就需要深入理解与认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             

相关商品

售前咨询热线
400-6999-316
售后咨询热线
13311548670